首页

毒蝎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12:57:00 作者: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专题活动在沪举行 启动《归国一课》 浏览量:82153

  中新社上海3月9日电 (记者 王笈)百老汇沉浸式音乐剧《娜塔莎、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》全新制作版,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留下绚烂“彗尾”;“2024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”于上海文化广场启幕,《山海经》等“国风”佳作成为舞台上的靓丽风景……连日来,上海演艺市场“繁星”涌现、话题不断。从“舶来品”到朝阳产业,音乐剧正在此“向阳生长”。

  2002年,上海大剧院首度引进原版音乐剧《悲惨世界》大获成功,被视为西方原版音乐剧“敲开”上海演艺大门的“破冰之作”。在此之后,《猫》《剧院魅影》等诸多海外名剧纷纷进入中国市场,吸引着国内观众走进剧场、感知音乐剧文化。2011年,上海文化广场重建开业,扛起音乐剧演出的“大旗”,法国、德国、西班牙、俄罗斯等非英语国家的经典剧目来此热演,培育起一批小语种音乐剧粉丝。

  “20多年前,我还是(上海大剧院引进的原版音乐剧)《悲惨世界》的剧本翻译,这个剧影响了我的职业方向和人生规划。”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、“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”发起人费元洪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,近20年来,中国音乐剧产业在原版引进、中文版改编、华语原创3条“赛道”上同时发力,当下的中国音乐剧市场是一种最“世界兼容”的状态。

 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,上海曾被称为“东方巴黎”,是中国交响乐起步的“原点”,亦是爵士乐传入中国后盛极一时之地。近几年,上海出台“文创50条”等政策,全力打造“亚洲演艺之都”,为发展音乐剧提供有利环境。

  在费元洪看来,音乐剧在上海“向阳生长”,一是由于上海人比较“洋气”,对西方音乐、西方戏剧的接受度较高;二是因为上海较早就开始引进西方音乐剧,对市场的培育从未间断。“剧场、演出越来越多,店多成市;创作者、演员等音乐剧人才纷纷向上海聚集,人多成势。”

  他还观察到一些有趣现象。比如沪上小剧场的“复购率”很高,一些演艺新空间的沉浸式、体验类音乐剧引起观众追捧、“多刷”成风;“字幕”堪称国内观众的看剧“标配”,即便在中文场次也会时不时扫一眼字幕。“英文等表音文字的语音识别度较高,而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,中国人习惯对文本‘一目十行’。”

  另一个特点是中国音乐剧产业在发展初期就与互联网“狭路相逢”,使其成长之路更具挑战性。在“时间的战场”上,互联网占据了人们大量的碎片化时间,而除了音乐剧,国内还有许多娱乐方式可供人们选择。

  “对于观众来说,走进剧场看音乐剧的成本较高。因此,提供高品质、有性价比的精品剧目,是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必然选择。”费元洪希望中国音乐剧可以走得更稳一些,发展之余也需“沉淀”,沉淀之后才能更好“出发”。(完) 【编辑:卢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住房交易税收新政出台 专家:更好适应居民对改善性住房的需求

碱柜村地处北纬38°,全年日照3300小时,昼夜温差大,全年无霜期达142天。农业专家认定,这里非常适合种植葡萄、火龙果等特色水果。

塞拉利昂总统比奥将访华 中方介绍此访安排和期待

国台办:完全可以在符合相关规定前提下,商量解决台湾农渔产品输入大陆问题

新时代,我看中国|马耳他驻华大使:欧中经济合作将显著促进世界经济发展

北京10月5日电(记者 阮煜琳)受台风“小犬”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,中国东南海域海况恶劣,浙江、福建、广东沿海将有大到巨浪。国家海洋预报台5日下午发布海浪橙色警报,并把风暴潮预警级别升级为黄色。

中企车队遭遇恐袭后,巴基斯坦总理强烈谴责

郑州4月19日电(记者 李贵刚)雨生百谷,万物逢时。4月19日,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谷雨,2024首届中原粮食文化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,中原粮食文化研究中心亦在论坛上揭牌成立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